尊重孩子的心理界限感,到底有多重要?

Advertisements

我一直覺得自己已經很尊重兒子了。

但是前幾天晚上的一件事,讓我覺得還是要經常反省才行。

平常,我也經常會跟小小魚開玩笑,我會把自己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東西分享給他。

他也經常會主動跟我分享一些自己創作的東西,一個新的積木,或者玩具的新玩法。

但有時候,他也會「躲」開我。

那天是周五,他在房間裡看動畫片。

我經過門口的時候,瞧見他看得正起勁,還一邊笑呵呵的。

「看的什麼呢?讓我看看。」我邊說邊走過去。

「不行!」他趕緊把平板電腦拿起來捂在胸前。

「給我看看沒事啊,我又不干涉你,就是想看看你看的什麼。」我也有點較真了。

一副非看不可的架勢。

而他也是一副就是不讓看的態度。

眼看就要僵住了。

「爸爸就是擔心你看那些亂七八糟的動畫啊,沒其他意思。」我解釋。

他還是不同意。

這時我用力地想拿過來。

卻看到他急得快哭了,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了。

「我這樣做有點過分了,不能急。」這時我心裡想。

其實他就是看一個普通的動畫片,也許是擔心我會說什麼,或者他就是不想我干涉。

反正不管出於什麼原因。

小小魚的拒絕是合理的。

是我在侵犯他的界限。

孩子經常會用「不」和拒絕,搭建一個防線,這樣父母就不會管得太多。

可就是這樣,還是有太多的父母對這些「防線」視而不見。

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,所以可以隨意地去干涉孩子。

還記得有一次在遊樂場,遇到一個3歲左右的孩子在玩沙子。

他媽媽就一直在邊上跟孩子說:「去拿這個工具,把沙子倒進去就能讓小風車轉起來。」

因為邊上幾個同齡的孩子玩得很棒,很熟練的玩著這些工具。

而這個孩子看上去卻很笨拙,只是拿著一把小鏟子,一直在堆一個簡單的沙堆。

媽媽覺得不滿意,就急得想去幫孩子玩了。

孩子卻一直堅持堆沙堆,跟媽媽說不想玩那些工具。

「媽媽,我就只是想堆一個沙堆。」

看到這個焦躁的媽媽,再看看那個安靜卻有點笨拙的孩子。

你肯定也會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
我們經常會急匆匆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。

可孩子卻不想按你說的做,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。

這時就會出現焦躁的父母,還有一個或堅持自己想法,或最後順從了父母的孩子。

這個過程,如果父母沒有把握度,就會很容易侵犯孩子的界限。

這裡有一個度: 就是看有沒有尊重孩子的界限。

說到這裡,先簡單說說這個心理界限。

通俗一點理解就是「我」的意識產生後,孩子能感覺到自己是獨立的,然後開始構建一個自我的界限。

從心理發展上看,自我界限是逐漸形成的。

其實當孩子還在母親體內時,他是感覺不到自己的,他會把母親當做自己。

而出生後,隨著心理的發展,他們會發現自己原來不是母親,自己就是自己。

於是就開始了心理分離,而不會再全部依賴母親,而沒有自己。

所以在兩三歲的時候,孩子們會開始跟你說「不」。

這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我意識,產生了自我的界限。

這是一件多好的事。

父母應該幫助孩子順利地過渡,發展出健康的心理。

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做呢?

要允許孩子說不,並且去接納孩子的拒絕。

說實話,有時候我面對小小魚的拒絕,心裡會有一種失落。

比如我叫他陪我去散步,他說不想去,想去找小夥伴。

有時我邀請他一起看電視,他說不想跟我一起看,他有自己的安排。

而且有時他會關上房門,不想讓我們進去。

隨著年齡的增長,他的拒絕就越多。

所以也就有了前文我說的那件讓我反思的事。

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拒絕,學會去理解,去商量。

只要不過分的事,都可以談的。

那什麼是過分的事?

比如他們拒絕完成作業,只想著玩,這當然不行。

可以告訴孩子:我理解你想玩的心情,但是學習是必須做的。

有些規矩,說好了就要做。

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,會發現我們幾乎每天都在跟孩子「較量」。

我們需要做的是把握這個度吧。

另外一點是在平時,是不是尊重孩子的物權?

前幾天,我問小小魚:「假如你有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,這樣你的玩具就能給他們玩,我就不需要再買很多玩具了。」

沒想到他一聽就急了,跟我說,「這是我的玩具,是屬於我的,誰也不能動!」

他的意思就是要我們買新的,不要拿他的。

這件事,其實不能跟孩子急。

要理解他們的心情,他的玩具的確是他的,他有權去安排。

我覺得是我的表達有問題,然後換了一種方式:

「那你玩弟弟妹妹的玩具,你也分享一些玩具給他們,可以麼?」

「如果能交換玩,我同意。」

看,其實這就是孩子的真實想法。

面對孩子的玩具,很多父母覺得是自己買的,所以就隨便送人,隨意處理。

結果孩子發現了就大吵大鬧。

最後還怪孩子不懂事。

為什麼不能提前商量,跟孩子說一下呢?

讓他們既維護了自己的物權,又能發自內心地去嘗試分享。

在養育孩子的路上,界限感應該是很多爸媽經常忽略的一個問題。

因為我們愛孩子,所以會模糊界限,覺得自己可以替代孩子。

有時,我們覺得自己很強大,是過來人,所以也會忽視界限,希望孩子少走彎路。

實際上,孩子發展出一個內心強大而自信的自我,才是我們更需要努力呵護的。

所以,請一定從小保護好孩子的心理界限感。

大家都在玩的社團☞熱門大爆料☜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

Advertisements

精選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