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不出的焦慮圈

Advertisements

如果你有一個娃,這個圈你早晚有一天會走進去,什么時候出來就不一定了。

如果你有二娃,有三娃,那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?因為沒敢去體驗,沒有發言權[捂臉]。

分享一下一個娃的心得。有人說,大部分娃娃從四年級起就從媽媽的朋友圈消失了,看了看我的,他還在[捂臉],不過好像從他小學起我就進了焦慮圈,癥狀或輕或重,現在初高銜接,空檔期,正在隱隱的焦慮中[捂臉]。

回頭看看跟孩子一起走過的這些年,很多感觸。
很懷念學前的那些美好時光。那時,沒有比較,沒有學業壓力,沒有形成現在的“內卷”,孩子活的很本真,我們也不象現在這么焦慮。那時的學習是有樂趣的吧?記得孩子兩歲左右就無師自通的能夠識字,開始主動閱讀,陪著我一起看了很多雙語電影,我陪著他讀了很多繪本,也會記錄他“創作”的詩歌,小故事。孩子善解人意,富有同情心,我想,這都是書籍和那些優秀影片潛移默化的影響。后來,視野開闊些了,孩子喜歡讀一些哲學、西方美術史之類的書籍,當然,是比較簡明的版本,喜歡讀,喜歡問,而且過目不忘。我想,那時的他對未知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,學習,是對知識孜孜以求的一種自覺。

后來,上學了,開始排排坐有競爭有比較了,我們看孩子的眼光也從滿心歡喜,變得有些挑剔,會為他的一點點進步高興,也為他的一點點退步沮喪。那時的我們,已經不淡定了。對孩子而言,學習的定義變得狹窄,學習的目標變得明確, 學習,好像不那么“香”了。

再后來,上初中了,日子就好像被按下了快進鍵。中考,這個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分水嶺,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,要抓緊,就要來不及了。我們開始為孩子的進步狂喜,為孩子的退步崩潰,這時的我們,焦慮了。水漲船高,內卷無處不在,孩子的作息上了發條,孩子的神經也上了發條,孩子太不容易了。“學習”這個詞,開始變得五味雜陳。或許能夠從學習中享受到進步的樂趣吧?可能更多的是不得不,背水一戰。生活殘酷的一面才初露崢嶸。這時,我們常常感慨,我們那時多好,野生,放養,沒有把父母都綁在戰車上,兵來將擋水來土掩,自己一路過關斬將,不知不覺就長大成人了。看看現在,一家人全都綁上還不時被無力感淹沒,一邊忐忑不安地給孩子做著不太專業的疏導和輔導,一邊自言自語自解自救,有時恨不得親自下場博一回,平生第一次覺得“父母”這個角色不是誰都能勝任的。

走不出的焦慮圈

成才焦慮

他爸爸有一句話常掛在嘴邊:“考不上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,上不了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,找不到好工作這輩子就完了”,天天念叨,是一家人焦慮的源頭。

走不出的焦慮圈

輔導班焦慮

再一個爭執的熱點就是——上不上輔導班?他爸爸主張上,我主張靠孩子的內驅力。最后折中了一下,孩子在初三的最后一學期由野生、散養變成了被馴養的娃,針對短板各種補。

好在結果是好的,孩子經過努力取得了“階段性勝利”,考上了市區最好的高中,進了分數線最高的重點班,成了人人羨慕的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暫時走出了父母的“嘮叨圈”。

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?還是輔導班起作用了?說不清。也沒機會兩條路都走來試一下。

走不出的焦慮圈

選科焦慮

然后,新的焦慮又來了:高中三年要不要住校?不住校會不會因為學習時間受限制影響成績?要不要繼續輔導?選科怎樣選?純文有沒有前途?物理究竟有多難?人生又一次站在了岔路口,有的還是三岔路口,十字路口……擔心會一步錯步步錯,擔心會一失足成千古恨……焦慮啊[捂臉]

走不出的焦慮圈

培養焦慮

三年后的成績能命中幾環的高校?綜招有沒有可能?強基呢?什么專業有前途?除了清北其他學校好就業嗎?……

雖然國家有新政出臺,但“內卷”似乎始終無解。未知的無數個焦慮在前面等著我們,考驗著我們。再感慨也好,懷舊也好,時代就走到這兒了。

讓我們且行且戰[捂臉]。

大家都在玩的社團☞熱門大爆料☜加入社團和大家一起交流

Advertisements

精選推薦